线上二手交易用户规模将破亿 市场乱象频发凸显行业发展痛点

时间:2018-08-08 16:44 来源:通信信息报 作者:周静

b4

乱象

随着共享经济模式深入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专门进行闲置物品交易的二手交易电商平台也迅速发展。不过,有业内人士认为,二手交易平台的出现,本意是促进共享经济的发展,但快速发展之下监管机制的不完善导致弊病丛生,加上信息不对称的顽疾,不少二手交易平台沦为售假平台和滋生诈骗的温床。       中新社 罗琪

你愿意购买二手货吗?这个问题早些年可能大多数人的回答是不愿意!但现在情况早已不同。根据艾媒咨询近日发布的报告显示,去年我国在线二手交易用户规模达0.76亿人,增长率达55.1%,预计2018年用户规模将超过1亿人。然而,随着二手交易线上市场的逐渐扩大,二手交易买卖双方的乱象也在与日俱增,买卖陷阱不断给市场带来恶劣影响,不管是监管部门还是平台都应对此重视起来,加大监管力度、完善制度,让这块新市场得到更充分的发展。

二手交易需求日益攀升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带来了很多市场新变化,人们的消费方式也在不断转变,二手交易也是如此。曾经 “低人一等”的跳蚤市场在线上摇身一变,成为颇受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人青睐的消费方式,而且二手交易的范围也在不断拓宽,手机、相机、护肤品、包袋甚至是汽车,都是二手交易中常见的物品。根据艾媒咨询的报告显示,近6个月,我国在线二手交易用户买卖比例最高的二手商品是数码产品,其次是家居日用品、影音家电。

二手交易的需求还在不断上升,以二手车为例,2017年中国二手车交易量达1240.1万辆,预计2022年二手车交易量约为2960.6万辆,年复合总长率接近19%。同时艾瑞调研数据显示,2017年消费者二手车在线购买意愿高达43.7%,在消费者购买渠道选择意愿排名第一。

与此同时,二手交易作为双向市场,也在逐渐改变人们的生活观念和消费方式。根据闲鱼的调查数据显示,年轻人不仅在二手交易市场中花钱,也在其中赚钱。他们平均每月在闲鱼月消费金额为970元,但也在闲鱼平均每月卖出1509元,相当于人均每月净赚539元,不仅加快了物品流通,也为自己带来收益。

行业难点仍有待解决

线上二手交易市场虽然成为一块繁荣的新兴市场,但随着用户规模的不断扩大,行业乱象的出现也暴露出市场的几大痛点。

首先是信用体系缺位。虽然目前一些平台已经开始建立相应的信用支付体系,但从市场整体来看,信用体系仍是大问题。而因此也产生了收到货品后恶意砍价、私吞押金等现象。据《人民日报》报道,90后的赵小姐最近想购买一款全新的洁面仪,多次搜寻沟通后,她确定了两位卖主,但是这两份快递收到后,赵小姐发现这两个产品非但不是全新的,甚至是假货。

其次是监管力度不强。不管是在法律层面还是监管层面,这块市场都还未得到充分重视,这也给繁多的市场乱象以“可乘之机”。在线上二手车交易领域,销售事故车、里程数据作假等负面消息则不断被曝出,据悉,2017年浙江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受理的关于二手汽车消费投诉案件共459件,同比上涨了34.2%,虚构车源骗取定金、重复交易、乱收费等现象也时常出现。

监管与平台需共同发力

毫无疑问,二手交易这块全新的市场,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然而纷繁复杂的行业乱象却成为市场发展的很大一项阻碍因素,对于行业和企业本身发展都带来了不利影响,对此监管部门和企业都应提高重视,通过加大监管力度,完善交易制度,来保证买卖双方的公平交易,确保市场的稳定和谐。

对于监管部门来说,首先应从法律层面对二手交易市场进行规范,目前二手交易暂无明确可依据的法律法规,这很容易给不法分子“钻空子”的机会。有专家表示,正在立法过程中的电商法有望对二手市场进行规范,只有在法律层面明确了买卖双方的权利义务,对不法行为予以确认,才能更有效地震慑市场,起到良好的规范作用。同时,监管部门也要加大对线上二手交易的管理力度,从而有效地肃清市场。

对于企业本身来说,如果不能建立完善的交易制度,来保证买卖双方的基本权益,这对于自身发展也并无帮助,甚至将导致更多交易乱象的出现。因此企业要从平台管理角度入手,打造相应的信用体系,让买卖双方都能放心交易,提升平台的可信度,提高买卖双方的交易体验。

除此之外,想要获得更好的交易体验,获得更好的市场氛围,也同样离不开买卖双方的共同努力。买卖双方需自觉遵守行业的规章制度,为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相信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必定能为线上二手交易市场创造更好的发展空间,促进行业的繁荣与规范发展。

中国电信四大亮点亮相2018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网络安全博览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福建省互联网举报辟谣平台
网络谣言曝光平台
举报专区
漫画展示

    通信信息报社版权所有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西洪路长春埔电信IT大楼 电话:0591-83365172 联系人:黄女士 闽ICP备08001196号

    短信息类服务接入代码使用证:闽[2008]00019-B01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闽B2-20080034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8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