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霞:共享经济核心是技术能力 有利于带动创新创业

时间:2016-11-16 16:54 来源:通信信息报 作者:李艺玲

  共享经济已成当今趋势,而作为龙头产业,网约车成败将影响医疗、教育、短租、制造等其他共享经济新业态的发展走向,因此必须处理好网约车发展与管理的关系。
  对此,在日前举办的“福建省信息经济大讲堂之共享经济系列‘网约车发展与监管’研讨会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何霞以网约车为例,谈到了如何推进共享经济创新发展与规范监管。

共享经济助力创业创新

  我国共享经济发展势头正强劲。据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的《中国共享经济发展报告2016》预计,未来5年共享经济年均增长率为40%左右,到2020年市场规模占GDP比重将达到40%以上。作为社会资源重新配置的新方式,共享经济不仅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更对消费形态、产业形态带来深远的影响。
  何霞认为,我国处在“三期叠带”关键期,淘汰产能是地方经济转型、推动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在此过程要解决大量产业工人的失业问题,以网约车为典型代表的共享经济有助于灵活就业。“比如,滴滴出行有1330 万司机,有一半以上是自由职业者, 26.6 %是公司职员 ,12.1 %是无业状态,网约车能找到的最便捷、最有保障的稳定工作。”何霞说。
  同时,由于共享经济是以互联网平台,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ICT手段所创造的商业模式,通过海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能力,实现与多样化需求的高效连接,重新产生经济价值。因此,共享经济竞争是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能力的竞争,有利于带动地方创新创业。

发展须与监管同行

  在共享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规范监管同样重要。作为共享经济的龙头产业,网约车的发展与监管问题对于其他新业态具有重要示范意义,需要高度重视。目前,按照《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各地发布了网约车管理细则征求意见稿。
  对此,何霞表示,网约车的形态不同于出租车,是一个集成大数据、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相关技术的平台,应站在技术革命的前沿,顺应技术发展趋势,更多地采用互联网化方式加以管理。
  首先,要改进既有的出租车管制思维,改变单纯通过提高准入门槛来变相实现管制目标。何霞表示,传统出租车市场由于信息不对称、无信用机制等特点而衍生的政府管制模式,网约车平台通过ICT技术高效对接了供需,缓解了信息不对称问题,并通过建立打分评价等信用机制逐步构建信用机制,可以说以网约车为代表的创新正在有效化解传统的市场失灵问题。因此,要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边界,简政放权,更多发挥市场作用,并通过推动创新,以新带旧,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其次,应强化分类管理,明确平台主体责任,构建多方参与治理格局。由于业态不一,网约车与出租车需要分类管理。“对网约车的管理,更多应该考虑服务品质、商业模式与技术水平,而不仅仅是车型的差异化竞争,”何霞说,数字生态下平台运营主体是行业管理的关键抓手,要增强平台的主体责任,并强化行业自律,推动建立行业标准,加强社会监督。
  此外,还要推动体制机制创新。传统监管行业属性强,但在“互联网+”形势下,互联网的行业属性减弱,社会属性增强,因此,相关公共政策涉及众多众多用户利益和行业发展,应提升到更高层面讨论,涉及政策对创新要更宽容,同时阶段性兼顾公平。

共享经济将呈现三大发展趋势

  伴随着市场的规范化发展,何霞认为,未来共享经济在我国将呈现三大趋势。
  趋势一:从C2C延伸到B2B发展。从共享经济的供需双方参与主体看,迄今为止,主要是发生在个体之间,借助互联网平台实现供需匹配,如Uber、滴滴出行、小猪短租等让司机与用户个人、房东与住客间供需对接(C2C),激活社会资源、提供共享服务。未来,共享经济将从C2C延伸到B2B,从公共服务领域向工业制造领域延伸,从个体资源的共享发展到工厂、车间与机器设备的共享,并将与“工业4.0”与智能制造相结合,推动制造业的服务化转型。
  趋势二:教育和医疗将成为共享经济的下一个风口。未来,通过共享经济将突破传统资源约束,充分利用医疗、教育中有大量的医生、老师的碎片化时间和知识,通过移动互联网实现快速、高效、精准对接,构建新的商业价值,低成本的解决就医难、教育不公平等问题。
  趋势三:将从国内向全球化资源对接发展。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存在于相互依存、分工合作的全球化体系中,全球70多亿人也将生活在相互依存、有共同需求的命运共同体中。共享经济发展空间将从区间内的供需匹配、到国内不同区域间的资源匹配,终将发展到全球不同国家间的精准匹配。

中国电信四大亮点亮相2018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网络安全博览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福建省互联网举报辟谣平台
网络谣言曝光平台
举报专区
漫画展示

    通信信息报社版权所有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西洪路长春埔电信IT大楼 电话:0591-83365172 联系人:黄女士 闽ICP备08001196号

    短信息类服务接入代码使用证:闽[2008]00019-B01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闽B2-20080034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8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