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贷变身回租贷 治理当疏堵结合

时间:2018-07-13 09:49 来源:通信信息报 作者:唐刚

“现金贷”业务变身“回租贷”,名为租赁,实为借贷,瞄准的对象仍然是在校大学生,严重威胁到学生权益,形成校园安全隐患。近日,教育部发文提醒广大学子,提高对不良“校园贷”业务及其变种形式的甄别和抵制能力,保护好个人信息和隐私。专家表示,治理变相校园贷当疏堵结合。

“回租贷”紧盯大学生

日前,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发布2018年第3号预警,称部分网络借贷平台“换穿马甲”,将“现金贷”业务变身为“回租贷”,名为租赁,实为借贷。资管中心提醒广大学生务必提高警惕,理性消费,知法用法。

近年来,随着金融监管等多部门重拳出击,不良“校园贷”问题得到有效遏制。为逃避制度监管,部分平台顶风作案,采取“手机回租”等形式违规放贷。

平台先以评估价格(即借款金额)回收用户(主要为大学生)的手机,然后将手机回租,并约定租用期限(即借款期限)和到期回购价格(即还款金额),回购价格高于回收价格部分以及相关“评估费”、“服务费”即借款利息。

在此过程中,手机作为借贷的抵押物并不发生转移,但平台要求学生提供手机账户信息,以便于远程掌握用户隐私等信息。

据《新快报》报道,目前“回租贷”相关平台已超过100个,注册客户数百万人,利率畸高。以被监管机构点名“乐回租”为例,如果手机估价1000元,需要支付260元评估费,到账740元,7天之后却需要还款1000元。以此计算,其借款年化利率高达1832%。

“换了马甲”还是校园贷

“回租贷”的盈利模式,是对在校大学生实施的资金增值性流转,虽然资金数量不大,盈利空间却不小。

校园贷之所以“换马甲”,一是因为金融监管、公安等部门的重拳出击,有效遏制了“校园贷”的蔓延势头,不法网贷不敢再明目张胆乱来;再就是,网贷 平台此前尝到了甜头,虽有严监管,仍不肯放下校园这块肥肉。

根据多家媒体的调查,“回租贷”与校园贷一样,具有高利贷性质,放贷人会要求学生提供相关个人隐私信息或抵押物信息,催讨还款时会使用各种不正当手段甚至是违法手段。

如果大学生用户还不了钱,放贷公司会要求其不断续期、更换其他平台借款填“窟窿”。据《北京青年报》报道,大四学生刘某,去年年底陷入“回租贷”的圈套,他在某回租APP上抵押自己的手机借款2000元,在短短3个月的恶性循环中,2000元借款就“滚”到1万元。

除了盈利是以“租赁费”“手续费”“服务费”等名义收取之外,其它方面“回租贷”与校园贷无差。所以,即便穿上“回租贷”马甲,仍是属于钻法律空子的“校园祸害”。“回租贷”不仅侵犯大学生的权利,也会坏了整个网贷行业的规矩与未来。

治理模式疏堵结合

专家表示,在过去几年内,针对部分金融机构滥发信用贷款产生的系列严重问题,银监会提出“停、移、整、教、引”五字方针,教育部则明确“取缔校园贷款业务”。在这样的管制框架下,多数平台退出了校园贷市场,但那些顶风作案的平台,换身“马甲”就能继续肆行,一方面说明违法成本低,另一方面也说明校园市场需求盛。

不管是不良“校园贷”的存在,还是其变身再现以“回租贷”形式出现,根本上讲,还是由于校园大学生有相关的正当需求,正规“校园贷”却没能真正有效地进入校园,或即便进入了校园,也由于条件高、程序复杂,并不能满足在校大学生的需求。

针对学生的这些需求,应该在治理模式上实行“疏堵结合”,既要清除没有资质的平台,也要引入一些较好资质的平台,特别是引入商业银行这支“正规军”。一方面要促使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法制规定,把“回租贷”明确纳入到违规金融经营的范围内进行打击;另一方面,则是要创造更多有利条件,采取更多优惠政策,让正规金融机构的合规“校园贷”快速壮大起来,满足在校大学生的合理需求。在放款流程和审核周期上,商业银行也有必要提升效率,让学生们体会到其应有的便利性。

不过,即便有合理需求,广大学生也仍需理性,有正确的价值观和消费观。最近一段时间以来,400多名大学生借校园贷后成被告的新闻一直沸沸扬扬,引发热议,虽然其背后真相仍有待澄清,但这也说明,广大学生不但要加强法律意识,也有必要补足财商短板。

中国电信四大亮点亮相2018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网络安全博览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福建省互联网举报辟谣平台
网络谣言曝光平台
举报专区
漫画展示

    通信信息报社版权所有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西洪路长春埔电信IT大楼 电话:0591-83365172 联系人:黄女士 闽ICP备08001196号

    短信息类服务接入代码使用证:闽[2008]00019-B01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闽B2-20080034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8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