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咖啡获A轮融资成新独角兽 新零售业态下盈利仍是考验

时间:2018-07-18 16:51 来源:通信信息报 作者:周静

国内首个咖啡“独角兽”诞生。7月11日,瑞幸咖啡对外宣布完成A轮2亿美元融资,作为一家曾公开叫板星巴克的新兴咖啡企业,其一举一动都颇受外界关注。事实上,以瑞幸咖啡为代表的互联网咖啡今年以来火速扩张,为咖啡市场注入了新活力,成为不少咖啡爱好者的新选择。但也有业内人士对互联网咖啡的发展前景表示担忧,原因在于其扩张模式和共享单车、O2O非常相似,目前这些企业在资本助力下可以快速发展,但盈利模式仍然是困扰这类企业长远发展的一道坎。

互联网咖啡逐渐兴起

说到瑞幸咖啡,相信很多年轻的咖啡爱好者并不陌生。今年以来,瑞幸咖啡以高性价比和便捷购买带来了一股“蓝杯潮流”,快速抢占人们的视野。此前,关于瑞幸咖啡最引发关注的恐怕是其向咖啡巨头星巴克发出的一封公开信,在信中,瑞幸咖啡指责星巴克涉嫌垄断。但与瑞幸咖啡的胆量相比,其扩张速度更加令人难以置信,据悉,成立不到半年的瑞幸咖啡,以平均一个月100余家线下新店开张的速度占领市场。

近年来,新零售浪潮席卷了线上线下,作为互联网巨头新的比拼战场,新零售的步伐已经逐渐扩张到具体产品中,以瑞幸咖啡、连咖啡为代表的互联网咖啡搭乘着这股顺风车,给传统咖啡市场带来了一股“互联网+”大潮。据了解,连咖啡的发展势头也非常火热,这是一个原本以微信公众号为入口的咖啡外送平台,为用户提供星巴克、Costa等品牌的外送服务,在积累了一定人气后,连咖啡不再作为大牌咖啡的“外送员”,而是自己做起了咖啡。据央视报道,连咖啡单日销售峰值已达到40万杯。

从目前看来,这些互联网咖啡主要是以外卖服务为切入点,获取用户的关注,同时投入大量资金在线下门店进行扩张,目前瑞幸咖啡的门店数量已经超过了Costa。同时,互联网咖啡还加大补贴力度,各类买赠活动不断,并在很多人流密集的地方投放广告,给传统咖啡巨头们带来了很大压力。

中国食品行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瑞幸咖啡成长迅速,A轮能够获得巨额融资,得益于中国消费升级、咖啡行业爆发以及管理团队丰富经验的三重红利叠加。

走上互联网补贴老路

据悉,瑞幸咖啡7月11日完成A轮2亿美元融资,投后估值10亿美元,成为了一只新独角兽,其中大钲资本、愉悦资本、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和君联资本参与本次融资。而瑞幸咖啡方面介绍,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产品研发、科技创新和业务拓展。未来将通过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手段,实现产品品质、性价比和购买体验相匹配。可以预见,瑞幸咖啡在获得这轮融资后,将更具“战斗力”,或许可能为咖啡市场带来更多新玩法。然而,这一派欣欣向荣的咖啡新势力,并没有让业内人士感受到更为强劲的发展趋势,反而显示出了担忧。

可能一些细心的人已经发现,互联网咖啡的发展模式似曾相识,先是带着大量资本涌入市场、吸引用户注意,随后通过大量补贴快速抢占市场和用户注意,这样的发展模式在互联网市场中已经不罕见,曾经火热的O2O、共享单车等都是通过这种方式快速发展起来的。外界的担忧也在于此,目前这些互联网咖啡品牌受到资本加持,不差钱的他们能够迅速拓展规模,奠定发展基础,然而一旦脱离了资本和烧钱模式,他们的盈利方式是否能够维持自我造血与生存,毕竟残酷的共享单车市场已是前车之鉴。

提升自身提升“造血”能力方是出路

盈利问题对于很多产业而言都很尴尬,瑞幸咖啡目前也没有明确的盈利时间表。瑞幸咖啡创始人兼CEO钱治亚曾表示,目前没有设定盈利时间表,也做好了长期亏损的准备。值得注意的是,根据《2017中国饮品店发展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市场奶茶店的数量快速上升,咖啡店则在退步。2017年6月与2016年1月相比,奶茶店数量上涨60%,咖啡门店数却下降21%。虽然国际咖啡巨头和国内互联网企业都看好国内的咖啡市场,但现实来看,国内的咖啡普及度并不如欧美国家,人均咖啡的饮用量也有待提升。如何在这样的大环境中,从亏损的境地中走出,并更快的实现盈利,应该是互联网咖啡都需要考虑的问题。

不断提升品质、提高用户忠诚度,应该是有效之道。对于互联网咖啡来说,在极速扩张之下也应加快产业链供应,做好自身品控;除此之外,正如瑞幸咖啡CEO所言,可以通过互联网和大数据的方式,更好地获取用户需求,提升用户体验,来帮助自身提升“造血”能力,资本加持不是长久之计,想要长远健康发展,企业还需在自身能力、用户体验上多下功夫。

中国电信四大亮点亮相2018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网络安全博览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福建省互联网举报辟谣平台
网络谣言曝光平台
举报专区
漫画展示

    通信信息报社版权所有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西洪路长春埔电信IT大楼 电话:0591-83365172 联系人:黄女士 闽ICP备08001196号

    短信息类服务接入代码使用证:闽[2008]00019-B01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闽B2-20080034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20080501